九歌大流氓

周瑜脑残粉,瑜ALL不逆。侠客风云传,谷月轩,东方未明。霹雳本命戢武王,君王。银英,吉尔菲艾斯,杨威利。柯哀。

【三国同人】忘年(周瑜&曹操)

188年,曹操赋闲在家。

那时的曹操正被满腔尽忠报国的激情烧的天天肝火旺盛,为了败火,他时不时地就得去登登山,看看水,消磨一下过剩的精力。

这一天,曹操又登上了一座不知名的山,行至山顶,经过某个凉亭的时候,他看到一个高大的十三四岁模样的少年正在煞有介事地弹琴。曹操驻足听了一会,没听出高山流水,倒听出了满肚子的恨铁不成钢。

天下将乱,生民倒悬,弄弦赏音,济得甚事?文艺青年曹操如是想。

结果热血青年曹操对弹琴少年说出来的是,小子,你不适合弹琴,不好听。

少年很配合地停止了弹琴,若有所思地抬起头,甚是认真也甚是温和地看着曹操。

这小子居然没炸毛,嗯,是个不错的开头,曹操颇满意地生出几分孺子可教的感慨。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弹琴小子站起身来,向曹操拱手作揖道,谨受教。

果然不出所料,曹操欣慰地看到该小子站起身来,朝他,翻了个白眼。

曹操震惊了。等等,剧本好像不对。待到曹操终于弄明白了新剧情且回过神来,那小子早已不知道跑哪去了。

后来,曹操知道了这小子叫周瑜。当然曹操其实也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知道的,但他就是知道而已。

再后来,曹操听说周瑜那小子和另一个叫孙策的小子正在江南折腾的风生水起不亦乐乎,当然曹操也没想去管,因为当时的他正在北方和一大群土豪金打的焦头烂额。

又过了好几年,孙策死了,曹操也终于收拾掉了大土豪袁绍,步入人生巅峰。好不容易腾出手来的曹操觉得,是时候把那个爱折腾的小子叫过来跟他一起折腾了。

于是百忙之中的曹操抽空亲自去了趟扬州,找到一个叫蒋干的人,去游说周瑜。而曹操所想不到的是,这件事后来出现在史书里的时候是这样的:“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为此,这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就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疑案,因为谁也说不清楚,这个“初”字到底是该“初”到什么时候,所以大概只有曹操自己心里明白了。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曹操觉得这事特别靠谱,成功的概率还是相当大的,因此曹操很自然地开始了展望未来。某一天,正当曹操自动脑补到日后托孤的关键环节时,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的蒋干突然冒出来说了句,“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曹操思考了几秒钟,大致明白了蒋干正在用一种很委婉的方式告诉他,这事黄了。
 接下来曹操百无聊赖地听着蒋干汇报事情的经过,大部分的内容曹操都听得没精打采的,唯独在蒋干转述周瑜那句“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的时候,曹操精神抖擞地说了句,我靠。周瑜这话在蒋干听来其实就是用了个典故委婉地道明了他的来意,并成功地堵住了他的嘴,但在曹操听来,这句话就是很简单的字面上的含义,不仅是字面上的含义,而且还是当年那个白眼的题中之义。

臭小子,倒还真记仇,曹操无可奈何地想。

末了,蒋干很是委屈地吐槽说明明自己和周瑜年纪差不多,不知道周瑜哪里来的自信居然老气横秋地管他叫“幼生”。曹操有点哭笑不得,这显然是某个不肯吃亏的家伙把当年那一声“小子”很艺术地换成了“幼生”,朝他砸了回来。

最后曹操决定,也罢,就再等几年吧,等他彻底清扫了北方,再亲自去收拾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很快就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颇有雅兴地带着号称“八十万”随从下江南“会猎”,然后周瑜特别知情解意地给他送来了冬日里的一把火。

那一晚长江上的漫天火光中,曹操远远地看到了周瑜,很可惜的是,那时候的曹操常年戎马倥偬,越发的老当益壮,所以还没能成功地进化出具有远视功能的老花眼。因此,终究曹操也只是模糊地看到了周瑜的身影,其实他很想再看清楚些,但是考虑到自己一把美髯的易燃性,曹操最终还是决定,撤吧。撤退前,曹操丢下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孤不羞走”。

曹操的撤退无疑非常及时,因为在曹操看到周瑜的同时,周瑜也远远地看到了一个正在捋胡须的很眼熟的大叔。于是周瑜特别意气风发地用马鞭指着人群里的曹操喊了句,一起上,把曹操捉过来。当然,以上内容就是曹操所不知道的了。

话说那边曹操回到北方老巢之后,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纠结,大概是负面情绪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曹操认为很有必要写封信找人倾诉一下内心,而那个写信对象名叫孙权。曹操在信中如是写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信发出去之后没多久,曹操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无聊特别喜剧的事情,他的脑海里大概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某个小屁孩打架打输了,拍拍屁股灰头土脸地爬起来,扯住一个围观群众说,小爷不是打不赢,小爷今天只是状态不好。想着想着曹操就感到一阵恶寒,果断地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灌下几杯杜康暖暖肠胃。

很显然曹操后来也没收到孙权的回信,不过他倒是知道了几乎就在他把信发出去的同时,刘备也和孙权说了句话,据说还使用了叹息语气,话是这样说的,“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曹操听说刘备这话的时候愣了一下,他在心里默默地把自己信中那句话和刘备这句话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比了一下,然后无比郁闷地发现,刘备这句话从措辞水平,艺术效果以及直指人心的力量上都完全秒杀了自己那句。于是郁闷中的曹操被激发出了职业政治家的本能,他仔细地咀嚼了一下刘备这番话里包含的信息量,然后颇为乐观地想,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许他还真能等到给周瑜雪中送炭的那一天。

其实同样作为具有文艺青年气质的战争狂人,曹操一直认定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和周瑜应该是很聊得来的。比如在某一个月明星稀,没有乌鹊的夜晚,周瑜弹个曲,曹操和首诗,然后几坛杜康灌下去,他们再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如何成功绑架别人老妈的心得感悟(详见鲁肃老妈事件和徐庶老妈事件)以及再交流一下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纵火犯的心路历程(详见官渡曹操烧粮事件和赤壁周瑜烧船事件),自然而然地就会酒逢知己千杯少,把盏一笑泯恩仇。如果事情发展的比较顺利,兴头之上再拜个把子结个金兰什么的也并非不可能。这样想着,曹操又很有些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起来。

之后没过多久,曹操得到消息说周瑜在整装西征的途中得了急病,于是他很严肃地思考了一下要不要派人去找个神医来配个药给周瑜送过去,好让几十年后羊祜和陆抗惺惺相惜的千古美谈提前上演。还没等到曹操付诸行动,他很快就收到了第二个消息。

周瑜死了。

那个从没安分过的小子居然说病就病,说死就死了?但曹操其实一点也不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因为这样的死法,倒是也很符合周瑜一贯的风格。

又过了几年,曹操机缘巧合地得到了当年周瑜遗书的手抄版。那时候的曹操已经很老了,目光日渐浑浊,但当他看到遗书中的“曹公”两个字时,目光却变得越发的清晰起来。

没想到,不是“汉贼”,也并非“曹氏”,而是“曹公”。他直呼刘备,却称我曹公。

以“小子”始,以“曹公”终,无缘忘年之友,徒以赤壁传世。曹操蓦然地很有些百感交集,他想,如果时光可以回溯,当年的曹操一定会大步地走上前去,重重地拍着周瑜的肩膀说,小子,一起去喝一杯吧。

(完)

文章的最后,似乎应该引用一下诗词升华一下主题,但鉴于苏东坡的《赤壁怀古》已经被用得太多且里面没有曹总啥事,因此这次咱们换一首李白的《赤壁歌送别》: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大师果然不愧是大师,二龙决雌雄什么的,周瑜破曹公什么的,寥寥几语,是多么的攻受分明,咳咳,不对,是形象生动啊~以此作结。

评论(3)

热度(156)

  1.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